古籍《穆天子傳》中就曾記錄一段有關和田玉的故事:周穆王為了宣揚其國力強盛,決定周游天下,以示威儀。他坐著八匹馬拉的車子,帶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沿太行山西麓向北挺進,長途西行,到了昆侖山,又向西走了幾千里,到達了一個風景秀麗的西王母之國。西王母在瑤池盛宴款待穆王,穆王贈送給西王母大批中原特產和錦綢美絹,西王母回贈穆王珍貴的玉石---美麗的和田玉。
歷史上,和田玉曾被稱為昆侖之玉、塞山之玉、禺氏玉、鐘山之玉、回部玉、于田玉、昆玉、真玉等,這些名稱都是以產地的名稱而命名。
戰國時期稱為“禺氏玉”,“禺氏”是“月氏”的音譯,當時月氏人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活動,并曾到達昆侖山。玉石貿易基本掌握在他們手里,所以成為“禺氏玉”。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和田玉因產于昆侖山被稱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田國境內而被稱為“于田玉”。直到清光緒九年設立和闐直隸州時(公元 1883年),它才被正式命名為“和闐玉”。
新中國成立后,1959年為簡化漢字地名的書寫,將和闐改名為和田,和闐玉也同樣被簡化為“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