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4500年左右一支主要分布在環太湖流域(蘇南浙北)的新石器文化類型,良渚文化因其先民制作了大量玉器而聞名,南方的良渚玉器與北方紅山玉器,共同構成中國史前玉文化的兩大板塊。關于良渚玉器的研究也一直是古玉器學術研究的熱點。在江蘇溧陽文管會所藏一件標明斷代為良渚文化的玉圭(圖1),就其斷代問題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溧陽出土的這件玉圭據可查閱到的背景資料介紹是1976年溧陽埭頭鎮山前村村民開河時發現的,1982年5月由溧陽市文管會征集,這件玉圭通長21、寬4.9、厚0.7厘米,其中管鉆一孔,孔徑1.2厘米。1993年玉圭由江蘇省文物鑒定組鑒定為館藏一級文物。1994年由國家文物鑒定專家組復核,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件玉圭在“良渚文化分布的區域內前所未見”。
玉圭這種器物是出現比較早的玉禮器之一,《尚書·禹貢》中有“禹錫(賜)玄圭,告厥成功”,到《周禮》中成為用作祭祀天地四方的禮器之一,《周禮·大宗伯》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但是目前為止在蘇南或是浙北所有關于到良渚文化的墓葬、遺址的正式考古活動中發現典型玉器都以圜曲形態的玉璧、環、璜;圜方結合形態的玉琮;直方形態的冠形器、錐形器等為代表,唯獨沒有圭型器的發現,故有學者認為玉圭“可能是屬于西土或中原地區的特有之物”(彭林《良渚文化玉器的兩個問題》)。所以從考古經驗上推斷,說玉圭是良渚文化之物是不太成立的。
當然了有人會說目前沒有發現并不代表之前沒有過,那依靠考古類型學從器物本身的裝飾造型來看,據介紹該器物“中部飾有以人、鳥、獸面為主題的圖案。紋飾采用陰線細刻技法精琢細刻而成。正、背兩面圖案不同。正面是人、獸面紋,背面是展翅鳥紋,均由主題紋、裝飾紋、地紋精巧組合而成!保▓D2)其中玉圭中鳥紋是呈現出一種寫實風格的動態鳥的形象,而目前所見良渚文化玉器中的陰刻鳥紋是以靜態側面剪影形象出現的,如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良渚鳥紋玉璧中的陰刻鳥紋(圖3),很顯然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另外在良渚文化中確實有動態展翅鳥類形象,但也是以簡單抽象的立體圓雕形象了。
就玉圭的鳥紋形象,更多的與龍山文化至早商時期的鳥類造型相符(具體參見黃!蹲鸸琵S古玉圖錄》;林巳奈夫《神與獸的紋樣學》;巫鴻《一組早期的玉石雕刻》、楊伯達《中國玉器全集·商西周》等),這些鳥紋的造型無不是展現一種昂首展翅一飛沖天的姿態。此外玉圭中的獸面紋也與所見龍山文化玉圭中出現的神人獸面紋相類似,可以說是同出一脈。
故從玉圭產生歷史及結合其中紋飾來看,這件出土玉圭應該是屬于較良渚文化時期靠后的龍山文化遺物,應該是屬于南北文化交流的遺物,而不應該僅僅因其出土于良渚文化的地域范圍,便主觀上將其先入為主地斷為良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