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君子高尚品德
西周是中國禮樂文明的奠基期,它牽涉到政治制度、人的行為舉止、典禮儀式、祭祀器具等諸多環節。所以在儒家禮教里,亦有“君子比得于玉”的說法,玉是象徵人的高尚品德。
直到漢朝,東漢許慎的《說文》記載:“玉”是“美麗且具有五種特性(五德)的石頭”,他又規范“五種特性”為:色澤美麗溫潤,表里一致;敲擊時聲音舒暢 悅耳;堅韌而不被折彎;可以磨製得棱角方正,而不會割傷人。故有“君子與玉相稱”的說法,“要求人要與玉一樣溫潤謙和,純潔清明!敝写笪奈镳^副館長許曉 東說。
所謂玉不琢,不成器!霸谠缙诳赡苁抢弥褡踊騽游锏闹茄u作空心管狀工具,用這類工具在玉器上鉆孔,就會留下玉芯料!本嘟裎迩Я倌曛廖迩Ф倌炅杓覟┪幕用窬蜁褂霉茔@技術在玉器上打孔,所以留下許多玉芯料。
等級不同佩玉有別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展覽展出的玉豬和玉蟬是和金縷玉衣一起下葬的陪葬品。反映等級制度的玉禮器在當時的玉器中有重要的地位。
從唐代到明代,玉器更代表人的身份象徵。玉是最高等級的人才用!拔墨I上有記載,不同等級的人可戴不同的玉組佩,但有龍紋的玉組佩是皇室成員或獲皇帝特別賞賜者才可佩戴,玉組佩越長代表佩戴人的地位越高。到了明清以后,玉器則更多用于擺設,玉文房、玉扇子等等,品種繁多,如玉‘踏雪尋梅’圓雕擺飾,雕刻精細,但并沒有實際用途,屬于擺設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