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玉器的評價,要么質地多么好、技術刀工多么精湛,亦顯得對此的淺薄。所謂再現到表現,具體到抽象,作者超乎形式之外的觀念在玉雕產品中形成的的確很少。玉雕藝術是藝術的范疇,依然遵循藝術創造中繼承和創新的規律。當代玉雕藝術是體現當代人的思想和觀念,它繼承傳統但不能離開現實生活,它必然要受當代藝術思潮的影響和演變,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等等對玉雕意味著什么?
我們一談起和田玉,大多人只知羊脂白玉如何好,評價和田玉雕工藝品,還是要求原材料要這么好,工藝要那么精細,形和神又要如何的兼具。羊脂玉誠然好,但和田青玉凝重、氣度、古樸,所表現出的感染力是柔潤、純清、是嬌弱的羊脂白玉無所比擬的。細膩精琢是一種美,曠達奔放何嘗又不是另一種美。
我們往往陷于商家對材質的炒作,對該如何用疏密、剛柔、虛實、對比、均衡、節奏、旋律等藝術的表現語言去展現玉石之美,不著重考慮,便很難體會創作者通過玉雕所傳達的張力、陰陽、奇正、顯微、動靜和氣韻乃至某種觀念和思想的表現。其實所謂的“材質美”,是肯定人對材料、質地、品性的選擇性,要求人們依據自身需要、旨趣和表現對象的某種情感去認識、選擇和發現材料對象的美質。
所以玉雕藝術品的原材料無論是翡翠,無論是羊脂玉,還是普通的青玉,甚至是玉龍喀什河里不起眼的不值錢的青白小仔料,都是藝術的載體,是玉雕藝術家思想和情感以及藝術手段的展現。白玉展現洞天佛國的純凈、寬容,能展現江南風景山水人物之圓潤柔美,但西域大漠風情、滄桑的歷史文化,豪邁自由奔放的熱情,卻恰恰是那些看似不名貴的青白玉更加可能完美地表現的。原材料作為藝術載體又何分貴賤,達到藝術之永恒的標準“真、善、美”,才是玉雕藝術追求和達到的境界。
所謂“真”,首先要求藝術家的人格精神,真誠、求真、踏實地去創作!巴鈳熢旎,中得心源”既是對真實的感受!罢妗边意味著深人生活,玉雕藝術家要有所感悟,靈魂要依附著現實生活的激情和把握時代的脈搏,要利用各種生活素材,突破當今玉雕的生肖、佛像、吉祥物等等“媚俗”嫌疑的形象,展示我們當代多元化、人文化、個性化的時代的審美觀念和情感,培養欣賞者生長的土壤和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