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籽玉是白玉中最為珍貴的玉種,不僅因為其儲量的稀少,更因為籽玉有其獨有的品質,而其價值的評估是一組綜合的指標,最主要的有四個方面:油潤度、細度、白度、渾厚度和皮色。
油潤度是和田籽玉區別于其他玉種最主要的特質,也是和田籽玉最有魅力的品質,這種油潤度很難以籽料的化學成分得到解釋(因為其他玉種的成分也都是透閃石為主要成分,所以從檢測機構的鑒定證書上是無法看到“籽料”的鑒定結果)。籽玉魅力就是源自于這種說不清的狀態。
細度取決于籽料形成時的玉化程度,玉化得好細度就好,玉化不好,顆粒就會粗,肉眼或燈下能看到明顯的結構,甚至會出白花點。用生活中例子來解釋就更為直觀:用開水沖調藕粉時,容易產生小白疙瘩,這就是沒有“玉化”好的部分。另外,籽玉的細度是與生俱來的,不可能通過盤玩而改善的,一些商家經常會以此說法來掩飾結構疏松的不足,這只不過是一種不科學的說辭。試想,上億年形成玉質結構能在幾年、十幾年就被改變嗎?
白度比較好理解,籽玉的白度并不是純白色,是帶有油潤感的白,白中略帶有淡青或淡粉的色調。所謂羊脂玉就是指白度和細度像剛剛凝結的羊油。而且籽玉的白不是絕對的,沒有最白,只有更白,因為總能找一顆更白的籽玉。所以用“幾級白”來描述白度是不嚴謹的,因為每個人對白度的視覺感受是有差異的。
渾厚度是籽玉所表現出的最為人性化的特質。有了油潤度、細度和潤白的籽玉,會在視覺上給人以溫潤、內斂、深邃的視覺感受。正因為這種特質,儒家文化才將玉的品質與君子美德相關聯,也使玉有了深刻的精神內涵。所以渾厚度是籽玉的靈魂和神韻。
皮色是最為直觀的特征,這層薄薄的皮色是由于金屬離子沁入籽玉表面而形成。皮的顏色主要有紅色系、黃色系和褐色系,以紅色系為貴。皮子的細度和油性能夠讓皮色更有活性,是加分點。皮子所構成的圖案則是欣賞籽玉自然美的另一個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