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玉友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顆籽料雕刻之后的價值還不及沒雕刻之前原石的價值高,很多挖臟去綹切割之后的完美作品價值卻不及品相差一點的獨籽雕件。
籽料原石,顧名思義就是和田玉山料在自然風化脫落滾入河道里,再經過億萬年的河水沖刷、摩擦碰撞,最終形成的鵝卵石狀的和田玉籽料原石。
他的特征就是用天然的毛孔,大部分有淺裂和皮色,外形圓潤,個頭普遍不大,油性和細度密度等普遍較好。每一顆籽料原石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切料,就是籽料原石在進行雕刻加工前,由于自身的裂傷或者僵棉等不可利用的硬傷,不得不分割之后再加以利用。
切料就是切開的籽料原石,其品質和籽料原石一樣優秀,但是外形被破壞,少了一些渾然天成,多了一點人工痕跡。
獨籽,一般是指經過雕刻之后的籽料作品。獨籽作品因材施工,充分利用籽料原石的外形、皮色、綹裂等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
在最大限度保證渾然天成的基礎上進行創作,所以,獨籽作品更講究創意和雕工。
如果說獨籽作品價值小于沒雕刻之前原石,那么就是雕工的因素造成的。
很多原石本身就是一件天然的藝術品,有把玩的價值也有持續的升值空間,不同的雕刻師對其進行創作就會產生不同的新價值。
但是雕刻之后,因為原貌已經被破壞,就不能再進行雕刻了,也就限制了他破繭成蝶的可能性。
所以很多原石雕刻之后其價值并不一定增加。
至于說切料作品,拋開雕工不說,其價值也僅僅是品質更優于山料,也就是油性、細度、密度等指標更優秀一些。
說到底,籽料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雕一個就少一個,有一天,資源枯竭了,再好的雕刻師沒有原料也就談不上去雕刻了,這個觀點,你認同嗎?